拜拜世界

I'm jack's broken heart.

电影惨不忍睹,但就像我评论的那样,93年,不怪你什么了

但不得不说,那是完美的楚雁潮。

霍达婆婆妈妈的把故事中所有男人都女性化了,有点文人那种酸酸的阴违。

电影中少了那写泛滥成灾的心里描写,看到楚文俊的面孔,黝黑的皮肤,宽厚的双肩和手掌,知识分子轻快又理智的口吻,听他说「好吧,我们不再一起漫游」

当然,电影里没有这样的台词。这就是最大的败笔。技术上,人力上达不到都可以。但93年的电影导演别忘了,霍达是以女子的那颗水晶玻璃心去看世界的啊——那种诗意,那种两个相爱的人心灵彼此相拥打破禁忌的甜蜜的快感,那种去你妈逼的阶级爱我所爱的偏执近乎疯狂。那首梁祝应该像圣歌一样响起。韩和梁如此,楚和月更如此。那是自由在心里疯长蔓延的爱情,两世的悲歌。文革开始了,那黑暗的二战又何曾结束呢,都是伤心人。都是葬礼。

我想,这才是电影的核心所在。

而电影却照搬了小说的叙事顺序,没有有的放矢,而只是匆匆忙忙讲完主要事件,水过地皮湿,蔬菜战僵尸。剧本没用心,不能算业界良心。

我只是想质问那些情怀,那种不带肉欲的浪漫去哪了。他们很少原著中文采奕奕的对白,取而代之的是更做作的语调和间隔时的“嗯啊”。很少过分的接触,却要给老太太喂奶一个特写。。。。见上图,我已经评论过了。

你!们!重!点!放!错!了!:-C

衬得楚雁潮格外出彩。新知识分子对文学,对爱情,对事业纯粹的理想主义,有时候,真的想。。。。。。活过那个年代。一切都在萌芽,人心都还质朴,理想文学都还有分量的那时。。。。。。

我知道演这小说不可避免要说英语,但请让我保留牛津大学高材生,赏玉的学者,北大学子都操着一口优美优雅的英音的幻想。

我想象那样的楚雁潮用英语说「但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,踏着着灿烂的月光」。把白纸上的墨水,唱成了歌。

我也想问,主,我也能否那样诗意畅快的活一次?即使迎接我的是葬礼。

凌晨两点,睡意全无,语无伦次。我说,天啊,怎么办,我爱的,全是幻象。


评论

热度(1)